宝宝血管瘤
宝宝血管瘤是起源于皮肤血管的良性肿瘤,多发生于婴儿或儿童。多见于头、颈部皮肤,但粘膜、肝脏、脑和肌肉等亦可发生,以枕部的鲜红斑痣最常见。出生时或出生后三个月至六个月内出现,常发生于头、脸及颈部,影响宝宝外观,2-8个月一般生长较为迅速,造成爸妈的担心。父母的耐心加上与医师密切配合,有时不必治疗便能消退;但具有危险性的宝宝血管瘤,如长在眼睛、咽喉、肢体末端,则需特别留意。
病因:
血管瘤的病因和具体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,其形成可能由多种原因导致,如血管形成因子与血管形成抑制因子之间的平衡失调、细胞外基质和蛋白酶表达变化、以及某些致病基因的突变或抑癌基因的失活,引起局部微环境的变化和内皮细胞异常转化,从而导致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异常。
有研究显示,母亲长期接触皮革、塑料、 油漆涂料等有害物质,以及日常接触化肥农药是婴幼儿血管瘤的危险因素。
临床表现:
1、鲜红斑痣:又名毛细血管扩张痣或葡萄酒样痣,表现为一或数个暗红色或青红色斑片,边缘不整,不高出皮面,压之易褪色,头颈部多见、常在出生时出现,可随人体长大而增大,发生于枕部及额部或鼻梁部者可自行消退,较大或广泛的病损常持续存在。
2、毛细血管瘤:又名草莓状痣,表现为一个或数个鲜红色、柔软、分叶状肿瘤,压之不褪色。好发于头颈部,通常不在出生时出现,而是在出生后数周内出现,数月内增大,生长迅速,甚至可达数厘米。大多在1岁以内长至最大限度,以后可自行退化,数年内可完全或不完全消退。
3、海绵状血管瘤:损害一般较大,自行发生,在原有毛细血管瘤处发生或位于皮下,呈圆或不规则形,可高出皮面,呈结节状或分叶状,边界不太清楚,质软而有弹性,多呈淡紫或紫蓝色,挤压后可缩小,表面皮肤正常或与肿瘤粘连而萎缩。出生时或生后不久发生,好发于头皮和面部,可累及口腔或咽部粘膜。
病理诊断:
1、鲜红斑痣:组织病理示真皮上、中部群集的、扩张的毛细血管及成熟的内皮细胞,但无内皮细胞增生。
2、毛细血管瘤:可见增生的毛细血管及大而多层的内皮细胞,在某些明显增生区域内,管腔小而不清楚,以后发生纤维化。
3、海绵状血管瘤:见广泛扩张的壁薄、大而不规则的血管腔,甚似静脉窦,内皮细胞很少增生,其外膜增厚,形成纤维性厚壁。
治疗:
宝宝血管瘤生长迅速,或累及重要器官,或伴有血小板或出血倾向,如用药物治疗,药物的剂量及用法,须遵医嘱。具体方法根据毛细血管瘤的类型、部位等具体情况而定。目前,治疗血管瘤的方法虽较多,但对某些大的血管瘤的治疗问题尚未完全解决。
术前护理:
1.保持宝宝身体清洁,常洗澡,以免汗液浸湿血管瘤表皮。毛细血管瘤有浅表皮血管瘤,表皮较薄,若长时间浸在汗液中易破烂。另外洗澡时父母也要特别注意,不要划破宝宝血管瘤。
2.给宝宝经常修剪指甲。婴幼儿喜欢用手乱抓挠,特别是面部。因此要经常修剪婴儿指甲以免抓破血管瘤。
3.发现宝宝有血管瘤要及时向专业医生询诊,确定血管瘤类型,做好日常观察。
日常生活管理:
饮食:没有特殊要求,给予适合婴幼儿的饮食即可。
生活方式:注意婴儿的皮肤卫生,父母应多给孩子洗澡。
情绪心理:父母注意小儿的心理疏导,避免焦虑、抑郁等不良情绪。
预防:
备孕及怀孕期间应避免接触皮革、塑料、油漆涂料、化肥农药等有害物质。